2025年9月2日上午,数字金融学院在创新楼218会议室召开新学期重点工作部署会,专题研究专业优化转型、合格评估及招生工作。学院领导班子成员、院长助理、各专业负责人、系主任(副主任)、行政教辅人员、辅导员及双创秘书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张纯威院长主持,刘少波副校长出席会议并督导指导。

会议重点围绕招生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金融科技专业评估工作的紧迫任务,以及专业转型升级、课程体系优化、产教融合深化等重点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会议就当前招生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研判,并就专业评估工作的具体实施路径达成共识。
在招生工作与新生管理方面,学院本年度招生工作成效不及预期,经管类专业招生形势较为严峻,数字金融学院四个专业均未完成既定招生指标。为切实做好新生稳定工作,学院拟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实施导师制培养方案,由全院教师共同参与,每名讲师及以上职称教师负责指导约10名学生,提供从招生到就业的全流程指导;二是强化就业宣传,重点突出学院在就业率、平均薪资及教研成果等方面的优势;三是组织行业专家宣讲活动,邀请知名从业人员开展职业发展规划讲座,以吸引本院及其他学院学生报考。导师制工作需各部门协同推进,会议明确责任分工:短期阶段重点做好专业认知引导,避免学生转专业;长期阶段着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包括学科竞赛指导、学术论文撰写及实习就业服务等。通过系统化培养方案,增强学生对金融专业的认知深度,强化其对数字金融学院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在合格评估与专业评估方面,合格评估作为学院2025年度重点工作任务,需重点推进专业评估工作,其中金融科技专业评估须于9月底前完成27张表格数据填报、文字报告撰写及PPT制作等考核材料准备工作。评估材料涵盖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实习实践教学、产教融合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等关键领域。此项工作由专业负责人与系主任负总责,统筹全系教师力量,协同学院各业务部门共同落实。学院将对工作推进不力者严肃问责。
在专业改造创新与优化转型方面,根据学校整体部署,需加快推进经管文科专业压缩工作,适度扩大理工科专业招生规模。金融类传统专业亟待通过改造创新实现优化转型,以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专业建设工作要着力深化产教融合,强化证书资质培养(如证券从业资格、CFA等),切实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学院拟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师协会开展合作,推进课程互认机制建设。

刘少波副校长对学院前期工作成效给予肯定,并对新学期重点工作开展提出明确要求。就学院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他明确指出数字金融学院当前在招生规模缩减背景下,亟需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他要求学院深入开展社会需求调研,准确把握金融领域人才供需现状,以专项课题研究为抓手,系统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重点围绕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改革创新、产教协同育人、实践教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环节,实施全方位、深层次的转型升级。刘副校长特别强调,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是当前除合格评估外最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会议指出,13%教学日常经费执行率排名持续低位,毕业论文抽检不合格达两篇;科研工作成效不显著,国家级项目立项数为零,省部级项目及高水平学术论文产出明显不足。针对这一情况,刘副校长要求重点学科及硕士点建设工作必须与科研能力提升同步推进,确保合格评估通过后实现科研工作的稳步提升。在产教融合方面,学院虽已取得全国十佳金融实验教学示范成果,但宣传推广工作有待加强。
会议强调,面对复杂困难局面,学院上下要统一思想、主动作为,既要着力破解现存问题,又要积极打造特色亮点,切实推动内涵式发展。新学期工作中,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图文/数字金融学院 责任编辑/刘育静)